从PC到互联网+,一批搭乘红利期快车的网络金融,曾急速崛起。
而现在,流量红利消失,一个疯狂的、传奇般的流量年代,惶惶然结束。
拓客本钱从几元暴涨到几千元,甚至上万元,站在十字路口的网络金融,彷徨无措……
瓜分殆尽的流量,再无新鲜感的用户,流量巨头垄断后的疯狂剥削,面对这片无鱼可捞、拼杀惨烈的血海,网络金融,怎么样生还?
以下是一本财经特别策划,流量系统专题第一篇,那个疯狂的流量年代,和那些血肉横飞的历史细节……
01野蛮年代
去年底,戴晓莉所在的互金平台终于达到了百度的竞价需要,拿到了通行证——往来交流邮件百封,才最后跨过百度的硬性门槛。
从2014年5月开始,百度就再更不是所有互金玩家可以自由进出,而需要一张VIP通行证。
但几年前,百度是一扇洞开的大门,是一个撒钱就进的名利场。
“大家没赶上最好时候”,戴晓莉坦言,过去的百度竞价,是互金平台厮杀时的有力武器。
“余额宝是一个标志,在此之前,是行业的教化期,之后,进入爆发期,流量红利年代开始了”,向上金服途径负责人赵学超记得,网络金融在百度上的流量传奇,忽然间鹊起。
最开始,各个平台还没SEO(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,译为seo优化)这个职位,大伙的打法,就是“购买关键字”。
但事实上,最开始大伙玩得野蛮而直接,直接购买其他平台的关键字(竞品词)。
一家知名平台前运营竞价的负责人秦元鑫透露,那时他们每一个月会有一个“机密交流会”,所有些高层正襟危坐,“严肃地商量,这个月购买什么平台的名字关键字”。
他们用最阴损的一招,去抢夺其他平台苦心经营的知名度和品牌。
结果,百度上搜索任何平台,他们平台永远在第一位。
虽然在行业中被跺脚狂骂了半年,“所有人都说大家恬不知耻、恶意角逐,但大家靠这玩意,获得了几十万种子用户,筹资了十个亿”,秦元鑫称。
而此时,秦元鑫计算了一下拓客本钱,一个投资用户最低时,仅需几元钱。
而如此的案例,只不过那个疯狂年代的缩影。
很多的平台,凭借莽性和狡黠,随便收割百万流量。
但角逐者愈加多之后,大伙发现,流量忽然不好玩了,大伙都是“待宰的羔羊”,而百度,才是背后真的的赢家。
02真的的赢家
此时,百度几乎垄断了PC端80%的流量,“掌流量者掌天下”,它就此成为年代霸主。
垄断形成后,所有些人,只能在百度生态下,被反复压榨。
为了捍卫我们的阵地,网络金融平台要想不被其他人购买关键字,就得购买“品牌专区”。
说白了,就是给百度交保护费。
“品牌专区的核心是,被用户搜索时保证‘首条’和‘多半屏’”,赵学超表示,“依据每家关键字的热度,购买价格也不会相同”。
这意味着,品牌专区的价格,还会伴随平台的知名度增加,而水涨船高。一些知名平台品牌专区的价格,一个月就高达百万。
所有才刚最初。
在百度“搜索推广”的机制下,所有人如掉入一个巨大黑洞中,生还无望。
“行业刚兴起的时候,大伙都冲在前面,先把流量放在自己兜里,”方城是北京一家排行榜前十平台的品牌总监,他回忆道,“关键字,就那样几个,投资、投资理财、点对点,大伙都在抢,抢来抢去,价格就抬高了”。
互金平台在百度竞价上上演“军备竞赛”,投资理财、网贷、点对点等词价格一路攀升。
“一个月投放100万?都别想砸出一点动静。投放一千万,那只不过刚算入场”,秦元鑫称,各家平台的一年的线上竞价开户多少钱,已开始以亿计算。
“到了后期,自己平台的关键字点击,都到了几十元,大家和职员需要,大伙把大家的官方网站,放入珍藏夹里,千万不要点关键字搜索”,秦元鑫说,价格贵得,大伙都不忍点击。
但这场花钱大战,百度倒挣得心花怒放,直到2014年5月。
那时,上线仅5个月的旺旺贷全员失踪,行业多方线索猜测,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骗局。
旺旺贷曾在百度加V认证竞价,是百度的大金主。找不到旺旺贷负责人,百度便成为众矢之的。
在舆论的重压之下,百度启动“网民权益保障计划”,拟对旺旺贷投资者做赔付。
同时,下线了800多家点对点网贷平台,并号称“宁愿错杀一百,不可放过一个”。
而随后,行业的洗牌期席卷而来。
据零壹财经数据显示,截止2017年1月,点对点问题平台已达3233家,占总平台数目66%。
互金行业有了“高危”的标签,百度不能不多次收紧准基础知识槛,多维度考核平台后,才能拿到“VIP”通行证。
血海厮杀中,是网络金融的百度流量年代结束。
“对于大家来讲,目前拿到百度的通行证,更不是为了拓客,最多是为了增信”,戴晓莉称。
包含百度竞价在内,整个PC端流量都处于衰败阶段,用户已被分食干净。
“事实结果也证明,目前确实没什么流量,顾客转化,天天也就几十个左右”,戴晓莉举了个形象的例子,“每一个流量途径,都是一个池塘,池塘里的用户数是肯定的,每一个平台捞一网,后进入的平台,再想捞出用户的困难就越大”。
比如,投资理财这个关键字,最开始一次点击只须1元,而最新价格,一个点击需要33元。
注意,这只不过点击进入页面,注册实际转化的比例是多少?
“最高在10%以上,现在,已跌落至千七左右”,最招财谷合伙人雷洲称。
从注册再到投资,实际转化的比例是多少?
“通常看平台的知名度,百分之几不等”,雷洲称。
这样,流量转化为投资用户,需要几千,甚至上万元。
这门业务,还怎么样做得下去?
03移动崛起
2014年,互联网+年代,以某种颠覆姿态,铺天盖地而来。
而此时,所有些网络用户,开始了一场大迁徙,从PC端,到手机端——以百度为霸主的PC年代结束。
“今日头条是百度将来最大的挑战者吗?”《财经》专访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时,抛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。
张一鸣略一思索后,说:“我又不是百度,为何要管这个问题?大家主如果向前看、往前跑,不看左右。”
但通篇采访和各种细节背后,大家已能隐约从这个理工男身上,看到某种与李彦宏类似的基因和血脉。
今日头条获得了5.5亿的装机量,日活用户7000万,无疑,它第三成为了移动年代的流量霸主。
从百度仓皇而退的网络金融平台,对新崛起的今日头条,投向了期许的目光。
2015年,不少平台开始转战今日头条,试图搭上这列流量红利的列车。
上车后发现——上错了车。
百度通常是有投资意愿的用户,主动搜索,因此实际转化的比例还算好;而今日头条是针对有兴趣的用户,进行推送。
对于金融商品,除非有很强烈的购买需要,不然,大海捞针通常去捞用户,效果甚微。
其次,今日头条一直标榜“云数据推送”,但现在来看,算法尚未成熟,内容被诟病低俗化,相应的精准推广,也难以达到预期成效。
“与今日头条的合作,多为了提高品牌揭秘率,但在顾客实际转化的比例方面,并非强项”,方城也发现了这点。
最后,今日头条沦为大部分网络金融的“品牌选择”,而非“拓客选择”。
此时,APP大战,也拉开了帷幕。
而相对于PC端的百度垄断来讲,手机端的拓客,则五花八门得多。
譬如在APP Store、Android等应用市场上,形成了一套“刷榜”产业链——通过自动加评论和刷下载量,将APP拱到排名推荐前面。
还可以和大的装机量的APP合作,相互导量。
而此时,另外一波红利崛起——微信的年代到来。
而以微信服务号形式出现的平台,开始了一场收割大戏。
“奥创投资理财是少数几家,真的抓住手机端流量红利的平台”,51投资理财CEO刘思宇觉得。
2014年9月,奥创理上线,当时只有100个“种子粉”。
玖富CEO孙雷称,他们提出了一个叫“每人传播”的新玩法,借助微信的社交化特质,借助“亲友团”的力量去竞价商品。
玩法就是,每一个用户都会有一个邀请码,每邀请一个好友,就能获得1000元的特权本金。本金没办法取现,却可以提取产生的收益。
此时,百度的推广竞价大战,已让拓客本钱高达千元,一个1000元收益,也就几块钱,拓客本钱相去甚远。
“这100人,通过传播、分裂转变,在80天后变成了100万,”孙雷称。
而这套玩法,后来被其他的网络金融平台,再发挥,成了大伙的惯用伎两个。
但短暂的红利期,却没持续太长。
据易观数据,2015年,中国互联网+用户规模达到7.9亿人,人口红利消失。
而到了2016年,据工信部数据,国内互联网+用户已达到9.8亿。
几乎难再有新增用户,市场被啃噬殆尽。
这也意味着,互联网+的流量年代,已封场关停。
不论是百度,还是今日头条,或者是超级APP微信,流量巨头们,垄断着市场,所有些玩家,只能在他们拟定的规则之下,靠着支付巨额的“流量成本”,挣扎求生。
就像一个牧场,所有些人都是流量巨头的牛羊。
“有时,大家感觉在给流量巨头打工,大家挣的那些收益,全部被巨头收割”,秦元鑫称,为了拓客,每年支出超越公司总支出的50%,甚至更高。
“由于没新增用户,各个途径的实际转化的比例都急速降低,行业拓客本钱攀升到数千元”,秦元鑫试想,一个投资用户需要投资什么价格,才能将这数千元的本钱覆盖?
一旦陷入花钱拓客的泥潭中,盈利就是遥遥无期的痴心妄想。
年后,秦元鑫离开原公司,去了和金融完全无关的新范围。
“流量几乎将80%的平台逼向了绝路,这是一场毫无生还可能的战争”,这场战争,他不想再参与。
年前,一个女CEO坐在刘思宇的对面,说想拿出几百万,投放一轮广告,再博一把,看看平台还能否“尚有生机”。
“别投了吧,一年没一千万的预算,就别干了,把平台关了,可能少亏点”,刘思宇没办法用商人的冷峻,去面对一个女人最后必败的决绝。
他剥夺了她吮吸着,坚持到这一刻的那丝期望。
这就是行业的近况,大多数平台,被流量巨头们逼至死亡墙角,只差最后期望崩塌的那一拨弦
竞价开户,推广外包,全网营销任意选购!
立即咨询售后响应及时
全国7×24小时在线客服高效硬件支持
数据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低于同行价格
产品具有极高的性价比重合同讲信誉
重合同讲信誉,13年运营保证